100年企业知识超10万文件,「内网版ChatGPT」血洗最卷行业!全员70%和AI共事
【导读】在最卷的咨询行业,AI已从边缘工具跃升为核心引擎。麦肯锡Lilli吸纳百年知识,BCG Deckster秒生PPT,德勤Sidekick、毕马威与普华永道的智能体平台打算组成「AI舰队」。咨询行业的顾问把AI当做「隐形同事」,AI变革人类行业才刚刚开始。
要说什么行业是地球上「最卷」的,咨询行业说第一,恐怕没有哪个行业敢称第二。
在这个全球最精英、最高压的竞技场里,卷时间、卷精力、卷智力,现在要卷AI了!
ChatGPT已经无法满足世界上最「卷」的这批人了。
麦肯锡,这家拥有百年历史的咨询公司,已经全面拥抱AI,将生成式AI的能力渗透到公司的每一个角落。
他们整合了公司长达100年的全部知识产权,和超过10万份文件及访谈,打造了一款内部版本的「ChatGPT」,并取名叫做Lilli。
虽然早在2023年,Lilli就紧跟AI潮流迅速上线了。
但随着Lillli功能的不断进化(得益于大模型能力的提升),直到2025年,Lilli的使用量出现大规模爆发式使用。
麦肯锡45,000名员工中有超过70%的人使用该工具,而使用该工具的人每周大约会使用17次。
咨询行业的「内卷」,正在从人类的战场,转移到人与AI协作的更高维度。
Lilli的案例揭示了一个更深刻的趋势:AI正从咨询行业的边缘技术迅速演变为核心战略能力。
如果顶级行业中顶级公司都开始认可AI的能力,是否意味着目前AI的能力仍然被大大的低估了?
「超能力」员工
知识是麦肯锡的生命力。
——Lilli的设计总监兼合伙人Kitti Lakner
咨询是一个古老的,但也是站在人类智慧最前沿的行业。
因为人们总是希望在复杂、混沌、不确定的世界中,找到清晰的方向。
当一个掌握世界「所有知识」的生成式AI出现后,是否能够信任它成为了人类精英的主要忧虑。
在Lilli推出的早期,麦肯锡的员工经历了所谓的「提示焦虑」,即对机器人询问什么内容感到不确定。
去年麦肯锡告诉实习生要成为优秀的「提示工程师」
但随着模型能力的不断提升,随着工具产品形态的进化,随着员工对于提示词能力的提高,Lilli也随之进化成了公司的「超能力」员工。
Zurkiya自称是「Lilli的重度用户之一」,她说她经常与团队一起使用Lilli来确定解决客户问题的正确方法。
「我们几乎感觉房间里就有一个叫做Lilli的AI员工,因为我们讨论工作时,经常说:Lilli,你怎么看」。
Zurkiya表示,Lilli自推出以来一直在「进化」。
2023年的时候,它还无法为析PPT,而公司的大部分知识都存在于PPT中。
而现在,Lilli已经可以整合长达百年的数据,涵盖超过10万份的文件。
用户将他们的请求输入到Lilli中,Lilli会汇总关键点,识别五到七个相关的内部内容,并指引用户找到公司内的合适专家。
作为「最时髦」的咨询公司,麦肯锡通过与19家AI公司(包括微软、谷歌、Anthropic和英伟达等)建立的「生态系统」联盟为客户提供GenAI解决方案,并完成了超过400个生成式AI项目。
Lilli首次将麦肯锡的知识和能力集中在一个地方,这使得员工能够花更多时间与客户一起激活这些见解和建议,并最大化能够创造的价值。
尽管围绕生成式AI工具的炒作不断,不论是OpenAI还没有推出的Open Operator,还是谷歌依然待在白名单里等待的智能体Mariner。
但咨询师们似乎并不担心他们的工作会因此受到威胁。
在匿名职业社交应用的麦肯锡员工评论称,这些工具「功能足够」,最适合处理「非常低风险的问题」。
消灭枯燥,重拾工作乐趣
也许只有咨询公司真正意识到了AI的能力到底有多大,如何颠覆我们现有的工作范式。
作为同样是咨询行业老牌公司的BCG,一直坚持培训并鼓励其员工学习AI。
理由是,越早学习AI,越早在工作中增加乐趣——因为工作中枯燥的那部分都可以交给AI了。
2023年,BCG就给所有员工购买了ChatGPT Enterprise,条件是所有数据都将由公司控制。
自那时起,BCG公司的33,000名员工为内部使用创建了超过18,000个定制的GPT——从文档摘要到生成自动电子邮件回复再到回答人力资源特定问题。
GPTs推出后,各种定制GPT示例
BCG还开发了八到九个内部生成式AI工具,其中有一个工具叫做Deckster,这是一个幻灯片编辑器。
它基于800到900个幻灯片模板进行训练,帮助顾问快速创建PPT。
大约40%的员工每周都使用Deckster。
这款工具已经变得如此受欢迎,以至于一些顾问开始担心自己的工作安全。
「尝试过Deckster的BCG员工:我们应该对自己的工作有多担心?它是否已经创造了突破性的生产力,以至于不再需要那么多初级员工?」一位顾问去年在匿名社区Fishbowl上写道。
BCG推出的更具实验性的工具之一是GENE,一个对话聊天机器人。
该机器人基于ElevenLabs的GPT-4o构建,并特意采用了机械声音。
「这是一个有意的选择,一种微妙的提醒,表明我是一个AI,而不是人类。这样可以控制期望值」。
在裁员和AI取代工作的悲观叙述中,BCG公司的Wilder表示公司对人工智能的看法是乐观的。
「我们的目标是消除辛劳,增加乐趣」他说。
而员工可以在AI帮助下节省下来的大约70%的时间投入到「创造更高价值的活动」中。
咨询公司押注AI
德勤、毕马威和普华永道都看好AI智能体的前景。
但是,在这些经常涉及商业机密的公司中,生成式AI似乎受到更严格的监管。比如ChatGPT在德勤公司的内部系统中被屏蔽。
真正想避免的可能是分析师或健忘的人将诸如客户数据之类的信息放入生成式AI工具中。
德勤的萨顿为公司的其他顾问构建内部AI工具,他们被要求在安全环境中开发这些工具,以防止数据泄露。
德勤自己的ChatGPT替代品叫做Sidekick,并附有免责声明,员工只能将其用于非客户工作。
德勤已经向AI投资了数十亿美元。
今年3月,它推出了Zora AI,这是一系列新的AI智能体。这些智能体在特定主题(如金融或营销)上接受过训练,并被设计成像人类一样思考。
公开场合下,该公司的领导层也围绕这项技术进行了动员。
在今年3月份的英伟达GTC大会上,负责德勤AI员工发展的负责人Jillian Wanner承认,咨询行业在AI变革中正在被「颠覆」。
「我们认为AI正在改变所有行业,包括我们自己的行业,带来了新的商业模式和工作方式,并有助于发现新的业务增长和创新来源。」
AI「转椅效应」
但是想要扭转过去几十年的工作「惯性」,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为了让员工更好的使用AI,毕马威正在采取双管齐下的方法,其生态系统负责人Todd Lohr表示。
自上而下推动使用AI也许并不现实,因为很难知道一个组织中的数十万人每天在做什么。
但通过给他们技术并让他们使用,他们想出了比任何自上而下的方法更好、更有创意的方式。
当毕马威公司在两年前开始推出这项技术时,人们对如何使用生成式AI有点困惑。
Lohr称之为「转椅效应」——从工作了几十年的桌面,转向一个全新的「办公桌」。
随着咨询公司开发出更复杂的工具,比如智能体平台,他们意识到一个中心化的地方来集中这些工具。
毕马威本月与谷歌云签署了一项协议,为其美国员工购买Agentspace的许可证——这是一个将AI智能体与其公司数据集成的新平台。
德勤最近推出了Agent2Agent,这是一个旨在提高智能体之间互操作性的新平台。这是该公司与谷歌云最大的合作项目。
普华永道上个月推出了一款名为agent OS的类似平台。它有助于集中客户的智能体,以及过去18个月中构建的250 多个内部智能体。
普华永道称这个想法是将孤立的智能体从「夜间擦肩而过的船只」转变为「协同工作的舰队」。
这些咨询公司都在押注AI,赌注是,随着更多的智能体变得可用,组织不仅会看到效率的提升,还会看到增长。
而这种增长将使他们能够加倍投入那些有效的工作,并最终导致组织规模的扩大,而不是缩小。
从Lilli到Deckster,从Sidekick到agent OS,咨询公司已经算是彻底的把AI从一个「可选装配」变成了「必选引擎」——未来组织的驱动力必须由AI提供。
这是一场没有旁观席的变革——每个人都将置身于AI浪潮之中。
今天是咨询公司率先交卷,明天呢?
每一个组织,每一个人都将面对同一个问题,在这场AI浪潮中,我们将驶向何方。
参考资料:
https://www.businessinsider.com/consulting-ai-mckinsey-bcg-deloitte-pwc-kpmg-chatbots-ai-tools-2025-4
https://www.businessinsider.com/mckinsey-prompt-engineer-ai-right-questions-key-to-success-interns-2024-6
声明:本文转载自新智元,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社区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文只提供参考并不构成任何建议,若有版权等问题,点击这里。

游客
- 鸟过留鸣,人过留评。
- 和谐社区,和谐点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