给大卫贝克的Foldit加DLC,用游戏进行人人可参与的药物分子设计
在科学发展的历史长河中,从基米德发现浮力原理时喊出的「尤里卡」,到掉落在牛顿肩头的苹果,再到凯库勒在打瞌睡时梦到苯环结构……人类的灵感爆发总能带来意想不到的科学收获。充分开发和利用人们的想象力,是提高科学创造力的重要途径。
当今社会,最容易全民参与的事情莫过于网络游戏,开放世界游戏往往能快速调动人们的想象力与创造力。
你知道吗?2024 年诺贝尔化学奖得主、华盛顿大学教授 David Baker 团队曾经联合多个实验室开发过一款线上游戏——Foldit。
这是一款可以全民参与的非营利性蛋白质设计游戏。在游戏中,玩家可以参考给定的序列,像拼乐高一样搭建自己的蛋白质分子。玩家搭建的分子结构会上传到云端,并由服务器根据相关物理、生化规则进行打分评比。评比结束后,系统会保存每个不同化学特性的最佳得分构象,研究人员可能对其进行实验验证。
运营团队每周会发布一些蛋白质设计相关的拼图谜题供玩家们解答,同时对玩家提出的解决方案进行排名。
最近范德堡大学(Vanderbilt University)、Boehringer Ingelheim 公司的研发团队,以 Foldit 为本体开发了新模式——Drugit,网友们戏称这是 Foldit 的小分子药物设计版本的 DLC。

在最新发布的技术论文《Drugit: crowd-sourcing molecular design of non-peptidic VHL binders》中,研究人员甚至将 Foldit 玩家列为了作者之一,足见该团队对游戏玩家的重视。当然,游戏玩家有一大堆👇。

拼图玩法
在 Drugit 里,玩家可以使用内置的工具来修改分子系统,争夺每个谜题的最高得分。在小分子设计谜题中,玩家将看到一个起始小分子对接后的 3D 结构,目标是优化其结构以及在目标蛋白结合位点内的位置。

图示:Drugit 用户界面。(来源:论文)
通过小分子设计面板,玩家可以添加或删除原子和键、更改元素身份或键序。为了加快设计过程并增强类药物特性,游戏提供了一组在类药物分子中常见的预定义片段和功能基团。
玩家对分子进行修改设计时,系统会即时检查它的基本化学可行性,同时会弹窗告诉玩家生成的分子是否符合物理规律。并且,系统会自动应用质子化状态和氢原子位置的简单规则,确保小分子在生理条件下以正确的电荷状态建模。
没错,它内置了一个会微微透题的「监考老师」,很靠谱。
游戏产生的现实意义
科学家为了验证 Drugit 的实用性,将生成「von Hippel Lindau E3 连接酶的不同结合物」设置为谜题,然后鉴定玩家们脑洞大开的分子设计方案。

图示:选择 Small Molecule Drug Design 模式。(来源:Foldit 官网)
在设置的十轮拼图游戏里,玩家们疯狂输出,一口气为 E3 连接酶安排了上千个潜在「结合对象」。专家小组依次通过计算机模拟、化学合成、体外实验验证等,对这些潜在「结合对象」进行筛选评估。
其中一个分子在蛋白质观测的核磁共振实验中,表现出剂量依赖性的位移扰动;研究人员验证了它与 E3 连接酶复合的共晶体结构,所观察到的结合模式与玩家最初的想法是一致的。
全民参与的药物研发
这次完整的设计实验是对 Drugit 方法概念的验证,证明了众包模式在小分子药物研发早期阶段的可行性。
只要设定合适的起始结构和目标,游戏玩家(包括药物化学经验有限的玩家)就可以设计出既符合化合物质量标准,同时又能与目标蛋白靶点良好结合的化合物。
该团队通过游戏的方式向大众提供小分子设计工具,扩大了参与药物设计的人群范围。
未来,这种方法会使药物研发流程变得人人可参与,为罕见病的药物研发带来更多资源。
感兴趣的小伙伴快去下载吧!
声明:本文转载自机器之心,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社区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文只提供参考并不构成任何建议,若有版权等问题,点击这里。

游客
- 鸟过留鸣,人过留评。
- 和谐社区,和谐点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