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太坊 区块结构
区块由两部分组成:区块头(header)和 区块体(body)。
1. 区块结构
1.1 区块结构图
1.2 区块头(header)
区块头存储了区块的元信息,用来对区块内容进行一些标识,校验,说明等。
通用字段:
- ParentHash: 父区块的哈希值。
- Root:世界状态的哈希,stateDB的RLP编码后的哈希值。
- TxHash(transaction root hash):交易字典树的根哈希,由本区块所有交易的交易哈希算出。
- ReceptHash:收据树的哈希。
- Time:区块产生出来的Unix时间戳。
- Number:区块号。
- Bloom:布隆过滤器,快速定位日志是否在这个区块中。
公链场景:
- Coinbase:挖出这个块的矿工地址,因为挖出块所奖励的ETH就会发放到这个地址。
- Difficulty:当前工作量证明(Pow)算法的复杂度。
- GasLimit: 每个区块Gas的消耗上线。
- GasUsed:当前区块所有交易使用的Gas之和。
- MixDigest: 挖矿得到的Pow算法证明的摘要,也就是挖矿的工作量证明。
- nonce:挖矿找到的满足条件的值。
- Uncle:叔块是和以太坊的共识算法相关。
1.3 区块体(Body)
区块体包括这个区块打包的所有交易,在一些链的设计中,并不像以太坊区分header和body,而是整合在一起。
2. 区块存储
以太坊在存储区块的时候,区块头和区块体其实是分开存储的,其实也很容易理解,分开存储可以提供更多的灵活性,比如不用保存全部区块数据的轻节点。
2.1 区块头存储
以太坊通过如下方式将区块头转换成键值对存储在LevelDB中;
headerPrefix + num + hash -> rlp(header) Tips: num是以大端序的形式转换成bytes的,其中headerPrefix的值是 []byte("h")
2.2 区块体存储
区块体的存储方式也是类似;
bodyPrefix + num + hash -> rlp(block) Tips: num是以大端序的形式转换成bytes的,其中bodyPrefix的值是[]byte("b")
3. 潜在问题
假设在一个联盟链的场景下,采用了BFT类的算法,有一个重量级的业务跑在上面,日积月累产生了大量的数据,是否会出现
- LevelDB的读写性能大幅下降拖慢系统的响应速度?
- 单机存储无法满足需要?
- 存储了大量的不会使用的历史数据?
在联盟链的场景下,由于共识速度的提升,导致出块速度也大幅提升,原本在公链场景下不存在的区块写入瓶颈,现在反而成了拖慢系统运行速度的重要因素了。
观察一下区块数据的存储就可以发现下面的这些特点;
- 区块数据只会增加;
- 无需对历史区块进行修改;
- 无需对区块数据进行复杂操作,比如聚合,运算等;
归纳一下就是:
- 顺序写
- 随机读
- 迭代(Iterator)
针对这些特点Hyperledger Fabric设计了基于文件的存储方式,在Fabric中区块数据是以一个个文件的形式存在。
chains |----mychannel |----|----blockfile_000000 index |----000001.log |----CURRENT |----LOCK |----LOG |----MANIFEST-000000
其中blockfile_000000是区块数据,index则是索引游标等元信息。
这种方式速度很快,方便做数据归档,也可以避免像LevelDB等数据库数据越写越慢的问题,主流联盟链都是采用类似的方案。
下一章:LSM树
LSM树,即日志结构合并树(Log-Structured Merge-Tree)。其实它并不属于一个具体的数据结构,它更多是一种数据结构的设计思想。大多NoSQL数据库核心思想都是基于LSM来做的,只是具体的实现不同。所以本来不打 ...